找到相关内容2491篇,用时5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七)

    所以大家在修行中有优有劣,自然分出等级来。如果合理地分别等级,菩萨是最高明的了,因为菩萨自有另外的修行之道,这就是大乘非有非的中道。照这种又平又直的道路,当然很容易便可悟解到真理。问题在於:菩萨为什么...而宿意,作是念言,此虽为妙,自知别有胜处。菩萨亦如是。   若入道慧⑧时,分别观知外道禅定五神通⑨法,及二十七种贤圣法⑩,所谓十八种学法、九种无学法,及辟支佛道⑾,分别观已,续行菩萨道,得二种利益...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093152.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一)

    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无漏无为,无量无边,如涅盘相,是名法身。及诸无漏功德,并诸经法,亦名法身。所以者何?以此因缘,得实相故。又,大乘法中,决定分别是生身是法身。所以者何?法相毕竟清净故。而随俗分别,...寂静,心偏颇。见《杂阿含经》卷二十六。   ⒆後五百岁:原文为「後後五百岁」,其中一个「後」为衍字。後五百岁,应指佛灭後五百岁,《大智度论》卷四十四说:「佛知五百岁後,学者分别诸法相各异」,可见。...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7.html
  •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续)

    以四大五根为实,谓此者即不得有法身也。如一有为法,皆虚妄不实。有为法者,即是五阴(27)。五阴中最粗者,所谓色阴。若然者,虚妄之甚,不过四大。所以者何?思惟分别,乃至微尘,亦复不有,论中广说(28)...。   (21)先碍实智:疑为「无碍实智」之误。无碍实智,即一切智、分别智、根本智,为达於一切法实性之智。此智通达自在,所以用无碍形容。   (22)声闻阿毗昙广分别根本十结:阿毗昙,梵文的音译...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6562293158.html
  • 禅七与禅宗

    谁知”是认识的最高境界,当你的认知进入了分别的情况时,这时是处在一个超越的境界,所有执著诸事诸物都被排除了,你的心也干净了,也不被外在的物所累了。“当下知归我是谁”是认识的感受,由于你有了清净的心,...话头的用式特别关注,都会使这个话头产生一种力量。假如我们话头没了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会陷入一种茫乱和措,所以要看好话头,照顾好话头,只要这样绵绵密密、清清楚楚,把持着它。你就能获得一个良好的开端。刚...

    印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4294078.html
  • 一花一世界:天下赵州生活禅

    。赵州的禅法是平等的,无论是曾到、未曾到、监院,“我法分别”。   比如“赵州三转语”。   “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内里坐。……一千人万人尽是觅佛汉子,觅一个道人。”  ...与厌恶、苦与乐、善与恶、有与、自与他、生与死等等。   禅者超越二元的对立世界,并非要到其他世界去。因为即使跑到宇宙的尽头,只要有人的取舍分别,二元对立的世界依然存在。禅者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不...

    马明博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4794088.html
  •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

    ,见性成佛”。横说竖说,或棒或喝,都是断除学者的妄想分别,要他直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假一点方便葛藤,说修说证。【11】   禅门祖师传授开悟之道时,都会讲到众生本具的与佛殊的清净心性之体,...以期觉悟而证道,万不可纠缠于修与不修的名相形式之中。由此可知,虚云和尚的修行观是以开悟心性而为归宿,并在修行中体会到了参禅应从本具的清净心体下手去参究与提撕,须在修与不修的对立中予以超越,从而分别与不...

    李万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80194128.html
  • 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

    是以“一念无明法性心”为标准,三论宗以“分别所得”为标准,法相唯识、律宗以“藏识无漏种子”为标准,华严宗则以“本觉之心”为标准2。净土宗的判教标准则是“念佛为宗、往生为体”,即以“念佛往生”为...、道绰,成熟期的善导以及后期的智旭的判教思想分别从判教结构和判教标准两方面做出简要介绍,接下来则将莲池大师的净土判教思想定位于三个阶段中的后期,也分别从判教结构、判教标准以及对净土经典的判释等方面进行...

    德澄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095063.html
  •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

    ,“话头禅”才在禅宗史上,魅力流淌,绵延流布至今,影响巨广。本人认为,“话头禅”实质等同于唯识学的“加行分别智”,此是中国历代丛林具化唯识学深义的重大举措:“话头禅”之效用,就是为了达到和实现唯识学...“转没交涉”并引用古德语句,使二心的分判得以鲜明化。   (5)此心与意识心是体用关系。   “祖师云:‘但有心分别计较自心见量者,悉皆是梦。若心识寂灭,一动念处,是名正正觉。’觉既正,则于日用...

    袁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395194.html
  • 法相唯识学

    是诸识转变,分别分别,由此彼皆,故一切唯识”的重要观点,并对有关唯识修行实践的问题作了论证说明。著、世亲以后,主张“唯识境”的瑜伽行派分成两派:一是以难陀和安慧等为代表的唯识古学,因其否认“相...因而“实外境,唯有内识”。由于我、法皆唯识,故我、法皆不真。《成唯识论》卷一说:“诸识生时,变似我、法,此我、法相,虽在内识,而由分别,似外境现。……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10795791.html
  • 《圣大解脱经》经文[简体、繁体]

    为污。善男子。欲行三界。济度众生。应以十法。游于三界中。顺世俗文字。说有三世。无上菩提。不在三世。究竟菩提。不堕众趣。何况三世三界众生中。何者为十。一者于誉于毁。心增减。二者若闻善恶。心分别。三者...今日得现报 未来不可量出家持禁戒 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 除我及菩萨世间一切人 心生清净信了知十方佛 常住不涅槃法僧亦复然 如是诸人等是名报佛恩 复次善见王世间一切人 心分别想了知一乘道 ...

    圣大解脱经|忏悔|解脱|超度

    http://www.fjdh.cn/article/2014/03/135351325524.html